Ginny Wu
行禪 v.s. 散步

昨晚飯後我跟爸爸出門散步,出發後閒聊了一會,形成爸爸在前、我在後的隊形,說說遠方的燈火,看看天上的月亮。過了一陣子,我們不再聊天,而是安靜走著。讓我想起了正念課程期間,每日我們早上都在上環行禪。
行禪的練習,跟當下我和爸爸的散步相比,速度慢了許多。晚上的鄉間路段有時照明並不充足,也會有些小動物出沒,我必須維在持手電筒的爸爸身後兩公尺內的距離走著,爸爸的習慣步速不慢,當然跟行禪的練習相比,更是快多了。
我當下嘗試想融入行禪的練習卻做很難做到,想要一邊走路、一邊觀察自己的呼吸,發現走得快的時候我比較難專注。動得很快的身體,也讓頭腦思緒的節奏維持比較快。
我才明白,行禪時,之所以給了漫步的環境,是讓我有較容易專注的條件練習。同時,我升起了渴求陪伴與溫暖的心思,過去行禪的練習有老師 Janet 與行者們同行,這樣慢慢行禪的節奏,令大家都可以跟得上。一群人一起行禪,充滿溫暖的支持與連結。原來跟一群人行禪,雖然是慢慢行,更體會到 「一個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遠」回到呼吸,我們仍然走在一起。
接著我也想起,一次私人授課當中,我將行禪放入當天的練習,上樓後才接著體位法。行禪給的啟發,不亞於在墊子上、講述時的學習。在現今環境,預設我們馬不停蹄的處理事項、處於資訊爆炸的萬丈深淵當中,許多習慣啃噬了我的內在時間與空間,透過日常行禪徐徐走出一條道路,好讓我可以回到正念的覺受自己。
回到我跟爸爸的散步,我盡量保持專心,留意身體,留意在呼吸。即使當中渙散、飄移了注意力,仍可以重新再開始。
最後一段路,由於完全沒有路燈,我們得走在田間的小路上,爸爸請我緊跟在他身後,我也請他稍微放慢速度,形成更緊密的連結,一起完成散步,回到了家。
最近影響我很多的 Mickey 老師說過一段話,我記得是:
「所謂練習,可解釋成中斷後,你會記得回來繼續的事。」
寫到這裡,我準備要出發行禪去。
願大家平安喜樂。